贵州大学多措并举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工作 增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对意识
发布时间: 2010-11-26 浏览次数: 43

教育部简报〔2010〕第199期

贵州大学九个校区共有8个学生食堂及3个民族餐厅,在校学生近5万人,食品卫生安全事关重大。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通过采取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规章制度,加大宣传培训力度等多种措施,加强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管理。日前,为进一步强化学校对突发公共卫生食物中毒事件的应急意识,提高应急处置人员工作能力,完善应急处理操作程序,学校进行了模拟集体食物中毒应急救护演练,为建设安全文明的校园提供了有力保证。

——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增强师生员工食品安全意识。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各学院分管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任成员,强化学校食品安全工作的统一组织领导。学校还经常根据食品安全工作的需要和人员变动等实际情况,对食品安全领导小组成员作出及时调整,定期召开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将学校食品安全工作落实到实处,确保食品安全工作的全面开展。为增强师生员工食品安全意识,学校积极开展食品安全和传染病预防宣传教育工作。要求各学院、附中、附小和幼儿园充分利用健康教育课、班会、队会、讲座、板报、广播、网络、学生宣传手册资料发放等各种形式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集中开展食品安全和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学生了解食品安全常识和传染病等疾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方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要求认真做好预防宣传工作,保护易感人群,消除有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和传染病传播的各种隐患。要求向学生及教职员工讲解食品安全的相关知识,要求各学院和校直各单位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发现学生饮食或身体健康状况异常时,及时带学生到医疗机构进行治疗和上报疫情情况。通过培训使学生及工作人员掌握食物中毒的诊断及处理办法。

——积极完善措施制度,全力杜绝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一是建章立制,确保食品安全工作有章可循。学校制定完善了针对物资采购、餐具洗消记录、每餐食品留样48小时等食品安全系列规章制度,加强对国家、地方有关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和执行。同时建立责任考核制,按照“谁分工谁负责”的要求,把食品安全纳入各学院、校直单位年度目标考核,并作为目标考核的重要依据。二是严把材料进口关,从根源上消除食品安全隐患。学校在食品材料进货渠道上强化“四个坚持”,即坚持从农户手中直接采购绿色生态新鲜蔬菜,按季节到原材料产地,直接采购可储存、可加工的原材料。各校区食堂坚持自力更生的工作作风,能自行加工的绝不外买。坚持大宗物资严格实行招标采购,做到索证材料齐全。坚持必需品采取多渠道收集物资供应信息进行跨地区采购,最大限度发挥饮食服务公司粮库、冷库储藏作用,杜绝“三无”产品进入和使用。三是严控加工过程,杜绝食品加工二次污染。学校在食品材料加工过程上坚持“四个严格”:即一要严格按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管理,对员工进行安全知识和业务知识培训。二要加强对食品加工工序详细记录,层层把关。三要严格食品卫生管理,从事食品加工、生产、销售的全体人员,必须持有健康体检合格证、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双证齐全方能上岗。四要严格执行两个“坚决杜绝”,坚决杜绝在任何食品加工过程中加入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坚决杜绝有病人员特别是传染病人员在食堂从事食品采购、加工和销售工作。

——强化监督检查,确保食品安全万无一失。近年来,学校在食品安全监管上始终坚持“三个结合”,即将定期监督检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学校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经常组织检查团到各校区食堂进行检查和监督,提出整改意见。将教育培训与自我提高相结合,提高广大服务人员“食堂工作关系到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切身利益和学校稳定”的意识。将学校职能部门监督与学生民主监督相结合,成立了“大学生伙食管理委员会”和大学生督察员,建立学生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机制;后勤管理部门充分发挥其监管职能,经常对食堂进货、加工场所、餐厅销售、从业人员的“两证”、规范着装卫生等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强化管理部门和学生的监督作用,确保食品安全。